全军今年共有22所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
中国军校邀你共赴强军之约
《解放军报》联合军委机关招生业务部门“军校招生”公众号、中国军号客户端推出“强军报国正当时·中国军校巡礼”专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习主席殷切嘱托广大青年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强军事业呼吁有志青年携笔从戎、接续奋斗,走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春去夏来,中国军校再次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真挚邀约。军校方阵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这里有铁甲洪流、陆战新锐,也有鹰击长空、犁浪深蓝,更有长缨雷霆、电网擎天。报考军校的新时代有志青年,将在这里增长报国本领、磨砺血性品格、绽放青春梦想,开启壮美军旅人生。
今年共有22所军队学历教育院校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近年来,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院校调整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作为锻造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这些院校着眼建设一流院校、培养一流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在体系调整中转型重塑,在深化改革中换羽新生,扎实推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
即日起,“中国军校”版联合军委机关招生业务部门“军校招生”公众号、中国军号客户端推出“强军报国正当时·中国军校巡礼”专题,准确公布招考信息、立体展现军校特色,紧跟报考军校全流程,为受众答疑解惑,为青年学子报考军校加油助力。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军校、共赴强军之约。
本期介绍近日经中央军委决定调整组建的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这3所院校均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更多军校招生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陆军兵种大学
陆军兵种大学由陆军装甲兵学院和炮兵防空兵学院为基础调整组建,是全军唯一一所面向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培养主战兵种人才的大学,是“陆战之王”成长的摇篮、“铁血战神、空疆卫士”培养的沃土。
作为历经战火洗礼的知名高校和胜战先锋成长的军事殿堂,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延安炮校”和“哈军工”,在80余载风雨历程中,形成了“为党铸魂、向战砺剑”育人理念和“军政兼优、指技兼融”人才培养特色,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伴随改革强军新征程,大学立足全新定位,担负新时代一流军事人才培养先行试点重任。
大学横跨5省6市,校本部坐落于安徽合肥,办学积淀厚重,环境条件优越,育人成果丰硕,将为广大青年学子成长为共和国军官提供坚实支撑和广阔舞台。大学承接建设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4个本科教育专业,形成涵盖军事学、工学、管理学多门类学科专业布局。大学建有5个国家级、13个军队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以院士领衔、国家军队教学名师和科技领军拔尖人才为骨干的晓战教战人才方阵,近年来获国家和军队(省部)级科技奖120余项、教学成果奖110余项。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担负军队网络信息体系新域新质人才培养重任,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信息支援部队唯一直属大学,是我军信息网络、通信工程、数据智能、软件系统等网信军官培养摇篮。
大学是兵种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是服务信息支援部队的主体院校、新域新质的特色院校、网信领域的专业院校。设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领域专家90余人,建有7个国家级、军队(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全军首批招生培养军事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是最早开展信息战理论研究的院校。近年来,大学获国家、军队(省)级奖项300余项,被评为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先进单位”。
大学聚焦网络信息体系新域新质领域,开设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链工程、电磁频谱工程、信息安全、智能视觉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指挥信息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承接建设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数据智能与云计算、软件工程与指控系统等6大学科群,形成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导,覆盖网信各领域的新型学科专业体系。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是一所立足联保、面向全军的高等教育院校,以陆军勤务学院和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为基础合并组建。
校本部驻重庆,办学实体分别部署在天津、重庆和安徽蚌埠。主要面向全军后勤领域通用专业培养指挥管理、工程技术人才,学科专业涵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4大门类,承接建设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本科专业。其中,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学科在军内外享有赞誉。
大学前身聚合了原后勤工程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教学力量,办学实力雄厚,红色基因底蕴深厚,薪火传承“红岩精神”“红管家精神”“钢铁运输线精神”,是我军后勤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重要支撑、行业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国际军事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冯琳、葛斌、李华、王宁整理)
请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信息
刊头设计:方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