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国防教育网4月29日讯(王青青 摄影报道)培根铸魂强国防,同心育人语新篇。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川教2024第105号)精神,推动中小学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以下简称“省军促会”)国防教育专委会主办、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承办、省军促会成都龙泉基地协办的“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4月28日在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举行。原成都军区老首长、省人大及省政协老领导、省军促会领导班子,以及成都、重庆、绵阳、德阳等地20余所中小学校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共探学校国防教育新路径。
图为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场。
图为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校长谢江林主持活动。
交流研讨会由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校长谢江林主持。四川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作国防教育政策法规专题辅导,重点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辅导,对新时代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学好法规、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的意见建议。
图为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作国防教育政策法规专题辅导。
在经验分享环节,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成都市天回实验小学等四所学校代表立足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特点,围绕国防教育创新模式展开深度交流。
图为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校长谢江林作学校国防教育经验汇报发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这为我们深化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校长谢江林在题为“谱好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三部曲’”校园国防教育经验汇报中分享了该校以“文化融合、活动驱动、资源整合”为课程建设“三部曲”,走出了一条“军地协同、五育共生”的国防教育创新之路。一是“文化融合曲”,将国防精神融入办学基因,以“少年军校”为品牌,打造“长征大道”“拥军广场”等场景,构建校风与长征、雷锋、航天精神“三重呼应”的隐性育人图谱;二是“活动驱动曲”,创新“七项日常活动”“主题化教育”“社团化实践”及“国防五育之星”评价体系,通过防暴恐演练、军体拳竞技等载体,实现国防素养与学科素养“双螺旋”提升;三是“资源整合曲”,构建“内生外引”机制,培育“双师型”教师、引入退役军官担任“国防教导员”,并借鉴广州“大国防教育”经验,形成“三维课程-三式育人”模式。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学生报考军校及参军人数年均增长15%,以“人课共生、校地共融”打造新时代国防教育标杆样本。
图为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叶超作学校国防教育经验汇报发言。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叶超在题为“五全育人兴国防,培根铸魂育英才”的国防教育经验汇报发言中,系统介绍了学校作为天府新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与“五育并举先进集体”的国防教育创新实践。学校以“融合共享”理念构建“11118”国防教育体系:一条主线贯穿全程育人,将国防教育纳入6课时必修课,通过党总支统筹、学段联动、学科融合、研学实践等,形成“主题教育-学科渗透-军训实践”三维育人模式,小学重国防认知、初中强国防观念,分层递进;一支队伍推动全员育人,聘请退役军官担任副校长、兵教师与辅导员,联动体育教师强化体能训练,组织退役军人家长进课堂,打造“专职+学科+家校”育人共同体;一个基地创设全域情境,建设国防微基地、精神谱系橱窗、综合越野区,以仿真兵器展、红色艺术展、军事体能场等载体,构建沉浸式教育空间;一个特色创新文武育人,成立热血少年营与红领巾先锋学院,以“晨训+远足+夏令营”磨砺意志,实行自主管理积分制;八大活动实现五育融合,开展“开学理想课”“每日军姿养成”“军事技能赛”等品牌项目,三年来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97%提升至98.6%,国防教育成果获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国防教育,为党育人、为国铸剑。
图为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副校长黄林玲作学校国防教育经验汇报发言。
“我校以‘四力驱动’构建国防教育特色体系,走出一条‘为党育人、为国铸剑’的育人新路。”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副校长黄林玲在经验分享会上以“从香中出发,为国防育苗”为题,系统阐述该校“四力驱动”国防教育创新模式。内驱力上,学校深挖红色文化基因与“三香”底蕴,将国防教育作为落实“培养什么人”使命的爆发点,以《国防教育法》为纲,将国家战略转化为育人动能;目标力上,锚定“塑魂-立根-育神”三维目标,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忧患意识、锤炼刚毅品格;实践力上,构建“三维三域四元”课程谱系,开发34门国防子课程,打造“文化广场-展览室-研究中心”特色阵地,与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等共建基地,以“兴国军事社”等社团为载体,开展“八个一”国防宣传月活动,形成“课程+实践+社团”育人闭环;反思力上,国防教育成效显著,35名学生考入军警院校、68人参军入伍,教师获国家级奖项34人次,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并通过省一级示范校实地评审,教育教学质量获评成都市“进步最快学校”。未来,香城中学将持续深化国防教育与五育融合,为强国建设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图为成都市天回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永芳作学校国防教育经验汇报发言。
成都市天回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永芳以“传承革命精神,做新时代少年”为题,系统汇报了学校国防教育创新实践。学校秉持“让成长有枝有蔓”为办学理念,构建“三维阵地”国防教育体系,创新培育新时代少年。课堂阵地中,学校通过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实践厚植家国情怀:语文课开展“红色诗词诵读会”,科学课解析歼-20科技原理,并开发《生命智慧导源》校本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如“红色诗集制作”融合诗、画、乐,深化革命精神感悟;思政赛课与专家联动(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指挥员讲座)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品德高尚、品质卓越、品味高雅”的“三品教师”团队。实践阵地以主题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锤炼责任担当:清明祭英烈、建党节党史竞赛、国防教育日军事体验强化红色信仰;每日升降旗仪式与思政大课凝聚爱国情感;非遗进校园、建川博物馆研学拓宽育人视野。融合阵地则通过家校社协同、军民共建、学段衔接凝聚教育合力:家长共读红色书籍、参与志愿服务,部队进校开展军事技能培训,与成都三十六中联合开发国防课程,推动“红色讲解员”跨学段交流。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学生涌现“国防小卫士”,教师形成“思政铸魂”模式,家校社协同机制成为区域标杆,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图为四川省军促会成都龙泉驿基地负责人张维国介绍基地在国防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四川省军促会成都龙泉基地负责人张维国介绍了基地在国防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强调了师生开展军事拓展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分享了龙泉驿基地的训练内容,特色课程,以及师资力量等。
交流结束时,四川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代表四川省军促会国防教育专委会向参与经验分享的学校代表颁发荣誉宣讲证书,以表彰其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示范引领。
图为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代表省军促会国防教育专委会向参与经验分享的学校代表颁发荣誉宣讲证书。
图为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讲话。
四川省军促会副会长兼国防教育专委会主任谢辉容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国防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实际行动,通过政策学习、成果观摩、经验交流,为全省中小学国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他强调,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国防教育与五育融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表示,四川省军促会国防教育专委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军地合力,探索“四川特色”国防教育模式,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